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

极化码-基本原理

 ·  ☕ 5 分钟  ·  👻 Victor · 👀... 阅读

基本概念

信噪比

信噪比,英文名称叫做SNR(SIGNAL-NOISE RATIO ),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。信噪比的计算可以为有用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

$$
SNR = \frac {P_{signal}} {P_{noise}}
$$

它的单位一般使用分贝,其值为十倍对数信号与噪声功率比:

$$
SNR(dB) = 10\log_{10}(\frac {P_{sibnal}} {P_{noise}})
$$

其中,$P_{signal}$为信号功率,$P_{noise}$为噪声功率。

转移概率

一个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(B-DMC)可表示为$W:X\to Y$,$X$是输入符号集合,$Y$是输出符号集合,转移概率为$W\left( y|x \right),x\in X,y\in Y$。由于信道是二进制输入,集合$X=\left{ 0,1 \right}$;$Y$和$W\left( y|x \right)$是任意值。对信道$W$的$N$次使用后的信道可表示为${W^{N}}$,则信道${W^{N}}:{X^{N}}\to {Y^{N}}$的转移概率为:

$$
{W^{N}}\left( y_1^{N}|x_{1}^{N} \right)=\prod\nolimits_{i=1}^{N}{W\left( y|x \right)}
$$

对称容量

对称容量是对信道速率的度量,记作$I(W)$,表示信道$W$在等概率输入下的可靠传输时的最大速率,计算公式如下:

$$
I\left( W \right)\triangleq \sum\limits_{y\in Y}{\sum\limits_{x\in X}{\frac{1}{2}}}W\left( y|x \right)\log \frac{W\left( y|x \right)}{\frac{1}{2}W\left( y|0 \right)+\frac{1}{2}W\left( y|1 \right)}
$$

当码长$N$趋近于无穷的时候,信道容量趋近于1的分裂信道比例约为$K=N×I(W)$,这部分是用来传输信息比特的信道数量,而信道容量趋近于0的比例约为$N×(1−I(W))$,这部分表示冻结比特的信道数量。对于信道容量为1的可靠信道,可以直接放置消息比特而不采用任何编码,即相当于编码速率为$R=1$;而对于信道容量为0的不可靠信道,可以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事先已知的冻结比特,即相当于编码速率为$R=0$。那么当码长$N \to\infty$时,极化码的可达编码速率$R= \frac {K}{N}= \frac {N×I(W)}{N}=I(W)$,即在理论上,极化码可以被证明是可达信道容量的。

信道极化

信道极化分为信道联合和信道分裂两个阶段。对于长度为$N={2^{n}}$($n$为任意整数)的极化码,它利用信道$W$的$N$个独立副本,进行信道联合和信道分裂,得到新的$N$个子信道$\left{ W_{N}^{\left( 1 \right)},W_{N}^{\left( 2 \right)},…,W_{N}^{\left( N \right)} \right}$。随着码长的增加,分裂之后的信道将向两个极端发展:其中一部分分裂信道会趋近于完美信道,即信道容量趋近于1的无噪声信道;而另一部分分裂信道会趋近于完全噪声信道,即信道容量趋近于0的信道。

我们主要研究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,将上面的信道模型(包括BEC、BSC、AWGN)进行抽象,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信道传输模型:

基本信道模型

图中的W可以是BEC信道,也可以是BSC信道或者AWGN信道,其中I(W)为信道容量。

信道联合

信道联合是将多个子信道进行蝶形的异或操作的过程。对于码长为N=2的极化码,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蝶形异或操作将两个信道进行混合:

码长N=2信道联合

由上图可以发现,进行信道联合之后,坐标不同信道的信道容量发生了极化现象,有一个比特的信道信道容量$I(W)$增加了,另外一个比特的信道容量$I(W)$减少了。信道容量小的,我们称为差信道,信道容量大的,我们称为号好信道。因为进行了信道联合之后,因为要求得左边的信道$u1$,必须是在右边的信道$y1$和$y2$同时都收到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出$u1$,所以$u1$的信道容量就是信道$y1$和$y2$的信道容量乘积;相应的,对于信道$u2$,只有$y1$和$y2$都收不到的情况下,才接收不到信道,所以它的信道容量$I(W)$为$2*0.5 - 0.5^{2}$。

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二维表格来计算它们传输的概率:

y1 y2 u1 u2
x x
x x
x x x x

由表格1可以发现,对于接收方收到的信号y1和y2,总共有4种情况,X表示该信道发生错误,未收到信道;√表示该信道收到了信道。对于子信道u1,在四种情况中,只有一种情况能够接受得到u1,也就是同时接收到y1和y2的情况,所以信道容量为1/4;而对于u2,只要能够收到y1或y2的任意一个它就能够解出来,根据信道极化理论,我们在进行极化的过程中,就已经知道信道u1的信道容量比较小,我们会把它作为冻结比特,填充为0,不传输信息比特,仅传输冻结比特,所以在没有接收到y2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够得出u2。

对于N=4的码长,我们可以递归的进行信道联合,如图,只不过相比于N=2的码长的极化码,我们需要增加一次的信道联合过程:

码长N=4信道联合

按照这样不断的递归下去,到n级之后,可以得到递归的一般式:${W_{N/{2};}}$的2个独立副本联合产生信道${W_{N}}$,我们可以的到任意码长为$N=2^{n}$的极化码。

信道分裂

信道分裂体现在信道联合之中 ,参考文献中对于信道分裂的解释,其大致过程是将两个信道$W_{N/2}$联合成一个信道$W_N$之后,再将联合的信道$W_N$分裂成两个子信道$W_{N/2}$,此时,这两个子信道的转移概率也改变了,这样极化码就完成了信道分裂。更具体的来说,它存在以下两个递推公式计算子信道的转移概率:

$$
W_{N}^{\left( 2i-1 \right)}\left( y_{1}^{N},u_{1}^{2i-2}|{u_{2i-1}} \right)=\sum\limits_{u_{2i}}{\frac{1}{2}W_{N/{2};}^{\left( i \right)}\left( y_{1}^{N/{2};},u_{1,o}^{2i-2}\oplus u_{1,e}^{2i-2}|{u_{2i-1}}\oplus {u_{2i}} \right)\cdot W_{N/{2};}^{\left( i \right)}\left( y_{N/{2};+1}^{N},u_{1,e}^{2i-2}|{u_{2i}} \right)}
$$

$$
W_{N}^{\left( 2i \right)}\left( y_{1}^{N},u_{1}^{2i-1}|{u_{2i}} \right)=\frac{1}{2}W_{N/{2};}^{\left( i \right)}\left( y_{1}^{N/{2};},u_{1,o}^{2i-2}\oplus u_{1,e}^{2i-2}|{u_{2i-1}}\oplus {u_{2i}} \right)\cdot W_{N/{2};}^{\left( i \right)}\left( y_{N/{2};+1}^{N},u_{1,e}^{2i-2}|{u_{2i}} \right)
$$


参考:


VictorHong
作者
Victor
📚Learner🤓Nerd🌐Developer 努力做有价值的事情

 
目录